上饒新聞網


上饒視聽網

上饒新聞APP 上饒日報
抖音
上饒發(fā)布 數字報刊 大美上饒
首頁 > 文化 > 正文

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開館—— 觀秦風漢韻 品文化盛宴

2024-06-05 10:05:00  |  來 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海外版  點擊:

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展出的漢代古船。
 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

戰(zhàn)國錯金杜虎符。
  陜西歷史博物館供圖

5月18日,觀眾步入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參觀。
 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

秦代跪射俑。
  陜西歷史博物館供圖

不久前的“5·18國際博物館日”,中國主會場活動在陜西省西安市舉辦。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當天正式開館,豐富的文物、精彩的展覽為廣大文博愛好者奉上一場文化盛宴。

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區(qū)秦漢新城,占地面積約300畝,展陳面積達1萬余平方米,是一座集文物保護、陳列展覽、學術研究、科普教育、旅游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現(xiàn)代化博物館,也是國內唯一集中展示秦漢文明的博物館。秦漢館的建筑采用秦漢時期流行的高臺建筑風格,主館區(qū)7座建筑各自相對獨立,又通過架空廊道相連,如北斗七星般排列,體現(xiàn)了秦代宮殿“象天法地”的思想。館內目前共展出1500余件文物,秦兵馬俑、漢代古船、鎏金銅蠶……讓觀眾大飽眼福。

多角度展示秦漢文明

秦漢館開館推出三大展覽:基本陳列“天下同一——秦漢文明主題展”“大美中國——秦漢文明專題展”和臨時展覽“從長安出發(fā):絲路申遺成功十周年主題展”。

秦漢時期是中華文明發(fā)展的重要時期,翻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。中國版圖的確立,“大一統(tǒng)”政治格局的創(chuàng)建,以儒學為主體的政治思想的奠基,都是在秦漢時期完成的。

“‘天下同一’展覽以‘秦漢文明’為主題,改變了往常以時間為序的敘事方式,而是用大歷史串聯(lián)小專題,圍繞秦漢兩代新制度的創(chuàng)建,分政治、經濟、思想、文化、科技、交流6個單元,多角度展示秦漢文明的成就與貢獻。”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侯寧彬介紹。

“為了保證敘事的完整性,我們用文字展板梳理敘事邏輯,用精品文物作為展覽亮點,用多媒體裝置和互動展項進行延伸和補充。”該展覽策展人彭文說,除了“制度”這條敘事主線,展覽還有一條輔線,將秦漢文明置于世界文明發(fā)展大視角下,與同時代其他文明進行比較,展現(xiàn)其在世界文明之林中獨特的魅力。

“大美中國——秦漢文明專題展”包含“城與陵”“技與美”兩部分,與“天下同一——秦漢文明主題展”共同構成彰顯秦漢文明偉大成就系列展覽的一軸兩翼。

兩個展覽如何避免同質化?“我們在展覽設計上做文章,專題展引入‘黑盒子’與‘白盒子’的策展理念,將美術館和博物館的觀展體驗融為一體,以新穎的跨界融合形式呈現(xiàn)秦漢藝術。”陜西歷史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任雪莉說。

黑盒子是“城與陵”考古展廳,色調以黑灰為主,強調內部的空間結構。白盒子是“技與美”藝術展廳,色調以白灰為主,強調光影明暗。黑白盒子在空間上左右呼應,色彩互補,時空關聯(lián),極具藝術感染力。

為紀念中國、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聯(lián)合申報的“絲綢之路:長安—天山廊道的路網”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十周年,陜歷博秦漢館推出“從長安出發(fā):絲路申遺成功十周年主題展”。展覽以中國、哈薩克斯坦、吉爾吉斯斯坦三國33處遺產點為核心,在闡釋遺產價值的基礎上,集中展示申遺成功十年間的研究新成果和保護新面貌。展覽中展出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等地博物館和考古基地收藏的文物330余件,讓觀眾領略絲綢之路多元文化的異彩紛呈。

展出眾多罕見文物

“‘天下同一——秦漢文明主題展’是我30多年策展生涯中一次突破性的嘗試?!迸砦恼f,“為了區(qū)別于陜歷博本館展覽,展出的730余件文物中,戰(zhàn)國神獸金飾、戰(zhàn)國杜虎符等廣為人知的‘明星文物’僅占一小部分,絕大部分文物,比如春秋時期的漆豬、西漢灞橋紙、東漢綠釉陶孔雀燈等,是策展團隊在陜歷博的庫房中精心挑選出的珍品?!?/p>

漢長安城北渭河橋遺址出土的古船堪稱秦漢館的“鎮(zhèn)館之寶”。這條木船不僅在中國造船史上具有重要意義,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象征。

彭文介紹,這條漢代木船出土于渭河橋遺址北側岸邊的泥沙里,被發(fā)現(xiàn)時已斷為兩半。拼合之后的木船長9.71米、寬1.98米,船身最深處達0.83米。船體為榫卯結構,由16條船板拼接而成,船板之間嵌入小木板,再用木釘固定。這條木船是目前考古發(fā)現(xiàn)時代最早且保存完整的木板船,經保護修復后,首次向公眾展示。

“經檢測,這條木船使用了榆木、圓柏、槐樹等木材。這種榫卯式的制造方法在羅馬時期地中海地區(qū)的木船上廣泛使用,目前在其他地方還很少發(fā)現(xiàn)。這條船為漢代長安和羅馬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物證?!迸砦恼f。

漆豬出土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區(qū)秦公一號大墓,這是迄今科學發(fā)掘的春秋時期規(guī)模最大的墓葬,墓主人為秦國第十四代國君秦景公。漆豬為木胎,胎上髹黑漆為地,再施彩繪,豬身由圓圈紋和一道道光滑流暢的弧線組成云氣紋,簡潔而富有動感。秦國漆器發(fā)達,但由于地理原因,秦的漆器難以保存,十分少見。

西安灞橋區(qū)出土的殘紙片由大麻纖維制作而成,摻雜有少量苧麻,質地比較粗糙。根據與灞橋紙同時出土的文物判斷,它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。雖然灞橋紙是用來包裹銅鏡的包裝紙,并非用于書寫,但卻為可書寫紙張的產生奠定了基礎。200多年后,東漢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的造紙經驗,革新造紙工藝,制造出更細膩的植物纖維紙,極大地推動了文化的傳承和發(fā)展。

“城與陵”展廳里,坡道曲折,圓臺高起,通過巧妙設計展現(xiàn)出秦漢宮城陵闕的布局。拐角處名為“太倉”的藝術裝置,將釉陶倉、華倉瓦當、農具等文物與影像素材整合,講述“糧食穩(wěn),天下安”這一千古不變的話題;考古發(fā)現(xiàn)的寵物狗墓葬,周圍有許多陶俑玩具陪葬,讓參觀者感受到埋藏于地下的溫情;沉浸式展示空間里,西漢壁畫“活”了起來,朱雀掠天,玉兔走地,二十八星宿閃耀;專為兒童設計的低展臺上陳列著體形小巧的動物陶俑,吸引孩子們細細觀看……

“技與美”展覽分為五色中華、鋒毫輝映、舞影曲落、爐中余香4個板塊?!拔迳腥A”展區(qū),多彩的文物反映了秦漢時期的五色系統(tǒng),俄爾燈暗,四壁上映出“五色演繹”動畫,絢爛奪目?!颁h毫輝映”展區(qū)陳列著木簡、印章、封泥等文物,展現(xiàn)秦漢書法藝術之美。在“舞影曲落”展區(qū),漢代樂舞俑與現(xiàn)代舞者影像相映,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流。走進“爐中余香”展區(qū),精美的漢代熏爐映入眼簾,幽幽香氣沁人心脾,展柜底座下放置著秘制香料,讓人體味“重簾不卷留香久”的意韻。

教育和研究相輔相成

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“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”。5月18日,在秦漢館教育活動中心和主會場教育展示區(qū),陜歷博推出“文物與科技”“造紙術虛擬仿真課程”“流動博物館數字化課程”等多場教育展示活動,吸引了許多觀眾體驗。

“文物與科技”系列課程將文物中蘊含的古人智慧與博物館教育理念相結合,從“古學今用”的視角探尋天文、中醫(yī)、環(huán)保、算術等古代科技的傳承與發(fā)展?!霸旒埿g虛擬仿真課程”利用虛擬仿真技術模擬傳統(tǒng)造紙工藝,讓參與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古法造紙,孩子們紛紛表示“虛擬仿真造紙術”特別好玩?,F(xiàn)場展示的“流動博物館數字化課程”以“周秦漢唐”為主題,遴選45件(組)館藏精品文物,運用5G、VR、虛擬數字人、視頻云播等技術,通過講解導覽、交互展示、文物動畫、游戲互動和數字觀展等形式,打造“流動博物館+云課堂”全新教育模式。

“千年秦漢·博物古今”博物館之夜給人們帶來難忘的美好體驗。陜歷博秦漢館在燈光映照下流光溢彩,數字幻柜里,一件件文物“動”起來,風采迷人。不遠處的大秦文明園中軸線上,“大秦水舞”光影秀氣勢磅礴,秦鼓漢樂激揚雄壯。“太史公”司馬遷踏歌而來,瓦當點亮,時空之門緩緩開啟,“秦人的步伐”大型雕塑群在夜色中肅立,眾多歷史人物紛紛現(xiàn)身,秦漢市井的繁華場景重現(xiàn)眼前。

“秦漢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”是主會場的重要學術活動之一。中外專家圍繞“歷史、考古視閾下的秦漢制度文明”主題進行探討,分享秦漢考古研究新成果,深入解讀秦漢時期經濟、技術、思想、物質文化成就以及“絲綢之路”的交流紐帶作用。

侯寧彬認為,“教育與研究”是博物館非常重要的工作,二者是相輔相成的,研究是教育的基礎,教育是研究的目的?!安┪镳^是激發(fā)人們創(chuàng)造力和好奇心的空間。我們要加強研究,把文物的內涵價值研究透了,才能面向公眾做好闡釋、傳播,讓公眾通過觀看展覽,參與研學、講座、互動體驗等活動,深入感受博物館的歷史文化魅力?!?/p>

每日推薦